衢州仲裁委员会在第三届中等城市仲裁机构发展论坛上作交流发言
发布时间:2023-12-10 阅读量:232

12月8日,第三届中等城市仲裁机构发展论坛在湖北十堰召开,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家仲裁机构参加。论坛主要包括改革创新、亲和仲裁、法治营商环境、科技赋能等议题。衢州仲裁委员会参加论坛,衢州市司法局党委委员、副局长、衢州仲裁委员会副秘书长徐坚作为亲和仲裁板块嘉宾,作《衢州仲裁委聚焦“三民”提升亲和仲裁能力》交流发言。
近年来,衢州仲裁委员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》和中办、国办意见文件精神,充分发挥仲裁在防范风险、预防和减少诉讼、维护权益方面的作用,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,互联网仲裁案件量连续五年位居全国第一,为护航经济社会发展,作出了积极贡献。
一是矛盾纠纷引得进,优化仲裁“亲民”路径。积极宣传推介仲裁制度优势,在各类反复适用的合同范本中落实仲裁条款或事后补充仲裁协议。开通仲裁涉企纠纷“绿色通道”,助力企业高效化解商事纠纷。主动提供仲裁增值化服务,针对涉企批量性案件,组织仲裁员、书记员主动上门调解、上门开庭,减轻群众企业诉累。创新搭建衢州“云仲裁”互联网仲裁平台,当事人通过仲裁解纷的时间成本降低30%。截至目前,已累计受理互联网仲裁案件36.96万件。

二是服务保障跟得上,细化仲裁“惠民”举措。制定《衢州仲裁委员会减费让利助企惠民实施办法(试行)》,仲裁费用综合减免幅度达47%。同时,商事纠纷案件从诉讼分流至仲裁化解率增长19.2%,仲裁与民商事一审诉讼案件比达4.02%,进一步节约了司法资源。修订完善《衢州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》《衢州仲裁委员会仲裁庭组庭及审理规范》。目前简易程序案件平均办结期限为20天,同比缩短23%,普通程序案件平均办结期限为53天,同比缩短19%,仲裁解纷效率大幅提升。大力开展线上仲裁调解,2021年以来,累计成功调处网络合同纠纷18300余件。

三是仲裁争议化得了,强化仲裁“为民”实效。今年以来,增设“金牌调解员工作站”,推出“你点我调”服务,由当事人自主选择调解员,线下仲裁案件调解和解率达86.6%,创历史新高。出台《衢州仲裁委员会网络调解规则(试行)》。坚持“优先调解、规范调解、专业调解”的原则和理念,建立健全网络仲裁诉前调解、诉中调解、执行调解机制。今年11月,与衢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推进执源治理,对于已结案、未履行的仲裁案件,导入法院“执行督促系统”,通过系统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仲裁文书,有效提升当事人自动履行仲裁生效裁判文书的积极性,进一步打通了仲裁为民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